2011年8月10日

創意的源頭

之前在看TED演講網,有人把這個演講網中的內容翻譯成中文,
我看了幾個,幾乎每個都有很大的收穫,
他們都是太好的演講者,所用的詞彙精妙貼切而優雅,
我最喜歡的是"與天才繫手合作"(Nurturing Creativity):


它的內容是,一個寫了一本國際暢銷書的女作家,分享她對於創作的"信仰",
用信仰這個詞是因為,她講的是一個觀念,讓創意工作者可以在心靈上達到安定。
為什麼創意工作者,作家、作曲家、舞者、設計師、歌手、畫家,
他們在心靈上會無法達到安定?
為什麼這麼多沒有用毒品和酒把自己毒死的歌手,最後還是死於自殺?

因為--拿這個女作家來說,(她是"走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的原作者)
大家會問她:『妳不怕妳這一輩子都無法再寫出,比上一本書更好的作品嗎?』 
過去成功所造成的壓力,會把創意工作者壓死,
創意人無法保證自己未來可以做出比過去更好的作品。
於是她提到,古希臘人相信,創意是一種伴隨神性的幽靈,
從遙遠不可知的地方,走向人類,由於一些不可知的原因。

古羅馬人則稱,這些脫離肉體的創意幽靈為天才(genius),
一種magical divine,這些Genius不是實際存在的個體,
它們躲在創作者的身邊,在創作者在從事創作時,幫助他們,
因此創意不是來自於一個人的體內,而是源自於不可知的地方。
現今的觀念,則認為一個人,就像一個容器,
內部承載所有的創意,所有的創意都源自於體內,
而將製造、承載神聖創意的責任放在脆弱的人類靈魂上,
就好像是要求一個人吞下太陽一樣,這負擔太重了,因此精神上會無法負荷。

假如我們一開始就相信,那最獨特非凡的東西,不是屬於自己的,
那非凡的部份是借給我們的,從某個不知名的源頭,
來被安排在你人生的黃金時期,並在結束之後,傳遞給其他人。
那麼一切就會不同了。

---------------------------------------------------------------------------------------------------- 

非常棒的演講,其實光聽演講者說話所用的詞彙就是種享受了,
大家可以看看。 而我想要特別提出來說的是(在演講中也有提到),
現代的社會中,大家似乎比較不會擔心工程師、法官、醫生的職涯,
但對於音樂家、作家或表演者等創作者的職業生涯,卻總是不看好或不贊成。 
假如家中的小孩說要從台大醫科轉行去做設計,或是在電機系畢業後,
想從事表演或寫作等"創作類"的事業,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反對。

他們會問:"你不怕你以後沒有飯吃嗎? 你確定你有這方面的天份嗎?"
甚至有時候,從事創作的人也會問自己這些問題。 
就我個人的想法而言,之所以創作類的工作會讓人感到不安,
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確切說出這樣的創作靈感, 到底是從何而來? 
未來會不會再發生? 有沒有辦法複製?
相對來說,工程類的工作似乎比較實際,只要經過練習和學習,
知道工程背後的道理,我們就可以預料到它的結果(工程上的結果,不是市場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人會放棄冒險,選擇較安穩的路去走。

 之前寫過兩篇討論關於大腦和創作的文章:
        左腦右腦 & 右腦與禪學

 裡面有提到,人們許多不可言喻的能力,可以視為是人們透過右腦,
對外界資訊(例如:自然景觀、畫作、音樂、動作...)直接感受後,
大腦藉由處理這些資訊,建立屬於自己的專家系統(不可言喻的能力)。
其中在右腦與禪學那篇文章中,有引用TED的一場演講:
你腦內的兩個世界(Jill Bolte Taylor's stroke of insight)
(演講中提到,當講者左腦中風,只能使用右腦感覺這整個世界的時候,
她覺得自己和環境是沒有界線的,她無法分清楚自己和周圍的一切有什麼不同,
她覺得她和環境的能量是互通的,並且覺得自己變得無比巨大。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這兩個演講看似在講完全不同的東西,但又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在第一個演講中提到,創意是這樣的東西:
創意不存在體內,創意就像是不可視的精靈,躲在家中的牆壁、藏在角落或窗外,
有時候它們會流進我們的體內,幫助我們一同創作。
從第二個演講的想法去做延伸的話,我覺得,這些創意就是生活周遭的所有資訊,
若我們用心體會當下(使用右腦的直感),它們就能夠透過直感,流進我們的體內,
在我們的大腦中成長成不可言喻的專家系統(或說是靈感),
成為所謂的"精靈",和我們一起創作,成就偉大的作品。
 也就是說,其實靈感與才能存在於世界上的每個角落,只要我們能夠真正用心去感覺,
就有機會讓它們進入自己的體內,和它們共存、並從事創作。

而這樣直感的體會,是可以藉由練習(可以參考右腦與禪學)去提升的,
或許就這個角度來看,創作靈感就不再是那麼讓人不安的東西,
它永遠存在這個世界上,只是我們要讓它們流入體內而已,
而讓它進入體內的能力,是可以經過練習而獲得的。 
在這邊分享一些我對靈感與才能一些粗淺的想法,
希望能夠對走在創作與表演這條路上的人,有一點點的幫助或鼓舞。

-- 結尾附上幾張我覺得挺不錯的創作(from最近在逛的外國設計網站)

1 則留言 :

  1. 我喜歡這篇文章,把「創意」這個抽象的名詞與概念具體化,抽絲剝繭出其本質來。把「類比」轉換成「數位」後,要製作出 SOP 就不是難事了! 感謝站長把轉換的過程用我看得懂的文字與架構展現出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