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

CP值失效之時

假如我們生長在正常的家庭,不是太富裕,也不是沒有錢可以花,
那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培養出一種能力,那就是計算CP值

雖然CP值是個非正規的術語,但它所表達出來的意義卻足夠清楚:
那就是東西的效益(Capacity)/所花費的成本(Price) -- 這東西越高越好。
假如在作事、買東西時,我們可以使一個事件或物品的CP值提的越高
就代表自己越聰明、佔到了越多便宜、決策最為正確。

由於一般人手上的資源(金錢)是有限的,因此在做事情(購買東西)時
會不知不覺的迅速計算當自己去做這件事情(消費)時,
手上有的資源(金錢)消耗了多少? 而從中獲得的利益、快樂感有多少?
簡單的說,就是計算CP值,
只有當這個值在合理範圍時,我們才會去做這件事情(消費)。
因為有這個資源有限的限制,所以我們不會盲目的選擇最高級的消費,
而是精密的計算,這邊要節省一點,將來才能用剩下的資源去獲得更高的利益。

所以說,只要是做生意的,應該都知道一件事情,
自己的產品只要讓消費者覺得CP值夠高,他們購買的意願就會升高。
但假如我們平常有在注意身邊東西的價格,就會發現一個現象,
那就是就算某家店裡的東西非常經濟實惠,幾乎所有的東西CP值都很高,
卻總是會有幾樣商品CP值低的可以,
他們所創造出來的利益大概只高出一般商品10%,但價錢卻多出了快30%,
這種東西有人會買嗎?

(註: 很多商店放這種商品的目標是讓消費者有個比較基準點,
     讓消費者覺得其他東西經濟實惠,有些人稱它們為"獵鳥"。
     但這邊要討論的是,就算它的CP值很低,在某種情況下它還是會被買走。)

我想這樣的產品還是會有人買,因為在某些特定狀況我們不用去計算CP值,
只要算自己得到的利益就可以了。

2011年11月8日

角色的力量

Ted中有一個演講,是史丹福監獄實驗的負責人Philip Zimbardo所主講


裡面主要在討論人在什麼情境下會變得"殘暴"或是"沒有人性"
主講的重點放在情境、系統與權力會使在其中的人性受到扭曲。

在演講中他舉了三個例子來說明人們是多麼容易受到環境與系統的影響,
第一個是著名的史丹福監獄實驗本來性格普通的人被賦與"犯人"和"警衛"
兩種不同角色時會展現出完全不同的行為。(約14分左右)

第二個是米爾格倫電極實驗1000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會遵守實驗執行者的命令,
對別人施予致命的450v電極(實驗前預測應該只會有1%的人,因為這屬於虐待狂行為
而根據研究平均只有1%的美國人是虐待狂,詳細可以看影片11:30左右)

第三個是針對不同文化的戰士所做的調查,他們發現一個種族的戰士在上戰場時
會變換自己的裝扮、畫上圖騰或是戴上面具等則這個種族在戰場上,
虐殺敵人的情況會遠遠超過上戰場時不做換裝的種族(6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