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7日

是"選擇"讓世界走向正確的路,不是"市場"


這個星期去聽了哈佛大學教授,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的演講。第一次知道他是從看他的「正義」(Justice)課程的影片開始。這門課在哈佛非常熱門,累積超過一萬四千名修課人數,並被製作成教學影片放到網路上讓世界上的人都可以看到。

課程裡面討論許多有趣的道德問題,例如假如有一輛煞車失靈的火車,行駛的鐵軌上有正在施工的五名工人,而分支的道路上有另外一名工人,這時候你手上握有控制桿,你會不會讓火車轉向,救那五條人命,並犧牲另外一名工人? 然後假如狀況和剛剛一樣,火車依然要撞向五名工人,只是現在你無法讓火車轉向,但你身邊有個大胖子,你知道將他推向鐵軌,他可以阻止火車的前進,救那五名工人的命,你會怎麼做?


(課程影片: 第一講應該算是最有趣的,討論許多讓人深思的道德問題)


他這次來演講,主要的內容是在講他的新書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如同它的英文書名所說,書中主要討論的重點是"市場機制是不是有它的極限? 順著市場機制走,所發生的一切事情合乎道德嗎?"

對一般人來說,"市場機制"這個名詞是非常正面的,在經濟學中,供應和需求可以自動靈活地去找出商品合理的價格、對資源做出適當的分配、促進經濟結構進步、提高社會效率。它讓資本家會不斷的推出好的服務,想辦法讓技術進步、降低生產成本,並且讓消費者用更少的錢得到更好的服務。像是現在大家可以用二分之一的錢,買進比五年前效能好上五六倍的電腦,而且更輕、更薄,因為消費者需要,因此市場經濟讓這個產業不斷進步、不斷超越。


市場、金錢、價格

市場經濟中有一個要素是價格機制,那就是一個東西的價格會根據它的供給量和需求量去被決定。當一個東西的量減少、但需求量往上升時,它的價格就會往上飆升。例如颱風天時蔬果的產量減少了,因此它的價格就漲了。例如賣雨傘的人在晴天賣給你可以賣八折,但下雨天因為需求量變多,所以是不打折的。對生在資本主義掛帥的國家人民來說,這些事情就像是呼吸一樣正常,大家即使有時候會抱怨東西漲價,但不會覺得這樣的事情是『不道德的』。

但價格機制真的處處適用,而且是道德的嗎? 演講中問到,假如現在因為發生天災,所以物資非常缺乏,只有礦泉水可以買,沒有自來水。那這時候商人宣布,礦泉水漲價,不管先來後到,出價高的人就可以得到稀有的礦泉水資源。大家覺得這樣做是道德的嗎? 是公平的嗎?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漲價是絕對自然的一件事情,因為供應減少、需求增加。但,這樣漲價的行為,就意味著一件事情 -- 當資源匱乏時,有錢的人比窮人更有資格活在這個世界上,因為資源會優先的分配給他們,即使這些資源原本應該是該用原有價格,以先來後到的方式,機會均等的讓大家可以獲取,但在市場機制下,這些資源會完全放棄掉相對窮的人。

在上面的例子中,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這世界就是這樣』、『這很自然』,就像是有錢人可以買價格較高的黃牛票,即使黃牛票這樣的行為擠壓到了一般人用一般價格享受演唱會的權利,但資本主義社會就是這樣運作的。

邁可.桑德爾教授有個很棒的特點,那就是他很懂得舉極端例子。在賣黃牛票讓票價提高這件事情上,他舉出一個類似、但又十分特殊的例子,那就是醫院黃牛。假如有黃牛在很多急病病人等著排醫生,需要動手術或是接受醫院住院治療時,雇用人頭去獲取住院資格,再以高價賣出,這樣道德嗎? 又假如現在很多人在等待肝臟捐贈,那醫院讓支付較高醫療費用的人優先獲得肝臟移植,這樣合乎正義嗎?(不管合不合乎正義,我只知道有錢的人真的可以透過一些手法優先拿到臟器移植...)


(討論醫院黃牛的演講,大約五分鐘而已)

這是唯一的路嗎? 市場機制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認為套用市場機制在醫療上是不應該的(不是百分之百,因為演講現場有人是贊成這樣的機制的。) 但這是因為這個例子非常的極端,極端到大家都可以簡單的做出判斷,但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大家對於『任何東西都可以用錢做交換、也該用錢來評估它的價值』這個概念已經非常根深蒂固,並且認為『這是世界運作的原則,我們只能接受這個遊戲規則,並在遊戲中力爭上游。』

其實市場機制是好的,只是它有它該在的領域。講簡單一點,它所在的領域該是純粹用來賺錢的領域,例如: 奢侈品、休閒娛樂,各種『不擠壓到人們生存權力』的產品和服務。但如同邁可.桑德爾教授在書中所提到的:
"金錢交易的市場機制,已經大舉侵入原本非屬於市場的領域,但可怕的是我們視為『理所當然。』"
漸漸的,我們覺得有錢的人的確是有資格接受比較好的教育、接受比較好的醫療、並在物資缺乏時,優先獲得必要的民生物資。因為平常就是這樣,平常有錢人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但是得不到的東西,因此不知不覺,我們認為這是金錢賦予一個人的權力,這一切是公平的、是順著市場機制所得到的自然結果,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們把整個世界都和金錢做上連結,『只有當一個東西是有利可圖的時候,它才有存在、以及被做的價值。』而這所帶來的後果就如同書中所說:
"如果,我們的日常生活每個面向,都陷入一切待價而沽,那麼,將加劇不平等痛苦,我們正在失去美好社會!"
換句話說,市場經濟正逐漸的入侵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變成一個"市場社會" -- 一個認為一切都可以用錢做交換,並以追逐金錢為目標的社會。

有沒有什麼東西是我們認為非常重要的,重要到即使整個世界、整個市場都跟你說:『你那樣做是錯的,那不符合市場自然的發展。』『你做那東西若換算成錢,收益是負的。』但我們還是堅持要走、要守護它、要創造它?

法國文化部長賈克朗介入經濟市場,對法國獨立書店施行保護措施,讓它們不受連鎖書店大量進貨、壓低書價的威脅。他認為『文化與文學的發展,有賴獨立書店的存在。』,認為它們是法國重要的資產。他在任內曾經將羅浮宮從破舊宮殿轉為現在舉世聞名的羅浮宮博物館,這是很偉大的成就,但他卻說自己最大的文化政績是這一個選擇 -- 讓獨立書店繼續存活

尤努斯推行窮人微型貸款因為他認為窮人有脫離貧窮的權力,即使在市場機制下,借錢給窮人是一件不自然的事情。但就單單因為他認為這樣做是正確的,他選擇這麼做,從三十六年前借了九百元給四十二名窮困婦女開始,到現在許多地方都認同這樣的作法,規模已經大到有八百五十萬個窮人受惠。


他們因為認為這些事情是重要的、是正確的,所以"選擇"去做

我們呢? 我們的國家呢? 有沒有什麼事情是我們"選擇"去做的,而不是順著潮流,自然而然的跟著金錢、市場與資本主義的規則走。我們有認為珍貴的東西嗎? 我們追求平等、保護弱勢嗎,即使他們對國家的經濟貢獻比資本家還要小? 我們決定要保護和發揚傳統藝術嗎,即使他們沒有辦法產生經濟價值? 我們選擇認同自己的國家嗎,即使這會讓我們喪失掉做生意的機會?

我認為我們心中時常缺乏真正認為重要的東西,不管是個人或是國家,都只想順著市場機制、資本主義的道路走,當個乖乖牌,在這個體制之下獲得成就、得到大家的稱讚,但這樣是對的嗎?

是"選擇"讓世界走向正確的路

市場機制若停留在消費市場中,它會是個好東西。但一旦它的力量越來越大、範圍越來越廣,它就會像是不斷成長的怪獸,去吞食一些美好的事物。可怕的是,我們認為這樣的事情是"自然的",如同獨立書店、商店、實體書的消失(7-11、Wallmart,連鎖店帶來方便的同時也自然而然的侵蝕掉獨立商家),窮人無法翻身的困境,即使覺得無奈,但我們會覺得,這就是時代的趨勢、演進,況且我們享用了科技進步、經濟繁榮的好處,不是嗎?

其實追求金錢就像是追求多巴胺的刺激一樣,而保護真正美好的事物就像是真正能夠讓你感到快樂的事情一樣(覺得不知道這在講什麼的人可以參考這篇)。自然的慾望永遠會讓我們去追求金錢,而不會提醒我們去保護值得保護的事物。即使純粹追求金錢的結果並不會讓世界更好,但我們還是會忍不住去做。慾望永遠不會跟你說:『去保護那些不能賺錢的傳統、去追求真正的平等』。這些行為永遠不會在市場機制中"自然發生"只有在我們去"選擇"他們的時候,他們才可能存在。

我要說的是,有時我們是否該退一步看看這個社會、這個世界? 看看有沒有什麼東西是值得我們去保護和創造的,它的價值不在於所謂的"經濟價值",而是在你覺得它"應該要這樣"。如果發現了,我們應該"選擇"讓它存在這個世界上,或著是發起活動、促使政府推動政策。因為假如我們不這麼做,那麼這些美好的東西將會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一點一滴地慢慢消失,只因為它們的存在是沒有經濟價值的。但在這個世界上,難道只有經濟、金錢和消費才是重要的嗎?

其實以我個人的身分,實在是沒有資格談論如何讓世界更好。但或許這邊提出的一些觀點,能夠讓大家有一些思考的機會。可以讓被資本主義(還有市場決定一切)這樣觀念充斥的我們,思考一下,或許世界可以有不一樣的可能性 -- 只要我們選擇去做。



延伸閱讀:

2014.6.26
Bill Gates 史丹佛畢典演講:如果創新僅憑市場驅動,發明將讓世界分化得更嚴重

"Bill Gates 又談到他眼中的悖論:
「現代社擁會有無與倫比的創新精神,而史丹佛大學正處在創新的核心。史丹佛孕育了許許多多的新公司,各行各業的教授,創新的軟體和藥品。這裡的人們對未來充滿渴望。可是與此同時,當你去問美國人是否覺得將來會比現在更好,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他們覺得在未來,機會越來越少,不平等現象將越來越嚴重。」
「在我看來,悲觀主義者是錯誤的。但他們的想法並不瘋狂。如果創新僅憑市場驅動,我們都不關注不公正現象,那麼我們的重大發明將令世界的兩極分化更加嚴重。」"
"Gates 夫婦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訴史丹佛大學的畢業生們:當你有了能力的時候,你就應該去回報社會。在前進的道路中,永遠不要拋棄窮人和患病的人。"

11 則留言 :

  1. 「但價格機制真的處處適用,而且是道德的嗎」
    市場和道德無關,價格機制只是一種現象,你如何去主張地心引力是道德或不道德?反過來說,如果你覺得自由市場中的某個現象不合理(也許是不道德、不科學,或者單純就是你不爽),也只有市場機制有讓你創造另一種商業模式的自由,不然怎麼會有公平貿易、社會企業、窮人銀行?這些不斷翻新的商業模式,正好自證了資本主義制度具有自我調節的彈性與能力。強行去批評時速200公里撞到東西會比時速2公尺受到更嚴重的傷害這件事不道德實在是很奇怪。
    物資因缺乏而漲價只是一種價格機制下的結果,這種結果「容易使得」窮人比富人更不易取得物資,但並不意味著窮人該死或者價格在謀殺窮人;穀賤傷農,民生物資的高價正是鼓勵生產者多生產該物品以獲取更多收益的訊號,就為了消費者買便宜貨強迫生產者賠錢賣難道合理嗎?
    再多說一個現成的例子,台日都以擁有極廉價而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為榮,但是人為強制訂定醫療價格的結果是:人民對於醫療資源的浪費、醫療人員爆增而收入不成比例的工作量、醫生過勞、護士荒、防禦性醫療盛行還有無止境的文書核覆,更嚴重的醫療大崩壞,扭曲價格機制的結果難道增加了社會整體的福利嗎?為了廉價的國民醫療去犧牲醫護人員難道更有道德嗎?
    「有選擇總是好的,選擇多又比選擇少要好」,而要享有各式各樣的選擇,前提是所有人必須尊重,更甚者珍惜市場機制才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所認為的正是學校教給我們的,也是大家所認同的。沒錯,價格機制是一種『現象』,但它不是『定律』,而地心引力和動量守恆則是『定律』。就如你所說的,大家普遍認為一再出現的『現象』某種程度上就等於『定律』,但這是不夠全面的想法。

      現在台灣的勞工薪資普遍較低,這完全是市場機制的結果,你的意思是說,其中沒有任何不道德的地方嗎? 而且相信你也清楚的知道(或是你不知道某些基本常識),當一個東西因為量少而漲價的時候,生產者絕對不會『賠本』,而是藉由量少價漲,以競標的方式賺取暴利。(文中已經寫的很清楚了,礦泉水成本不到兩三元,你認為能夠賠本賣嗎)

      醫療崩壞是錯誤政策所造成的,和是不是市場機制沒有直接的關係。這件政策本身造成錯誤的結果,並不代表其他政策不能造成正確的結果,也不代表只有遵從市場(價格)機制才會有你所說的道德。

      『物資因缺乏而漲價只是一種價格機制下的結果,這種結果「容易使得」窮人比富人更不易取得物資,但並不意味著窮人該死或者價格在謀殺窮人』實際上,它就是。

      最後,公平貿易、社會企業、窮人銀行,不是所謂的"自我調節",它們是個人意志的表現。軍閥統治了一個國家,對人民採用殖民、不合理的對待,國家依然可以出現革命軍、思想家,帶領人民、推翻政府,難道我們要說『這些革命軍、思想家的出現,正證明了軍閥統治、殖民政策並沒有錯,這些團體的出現,正好自證了這樣的體制有自我調節的彈性與能力。』

      刪除
    2. 台灣薪資困境,是市場機制的結果嗎?我得承認還真的是!學校教什麼我忘了,但是台灣市場告訴我:是我們抨擊22k政策又說至少它降低失業率不是嗎?是我們指責那些慣老闆、黑心公司時卻又日復一日心甘情願地去上班不是嗎?是我們口口聲聲要鼓勵創意、矽谷科技島,結果逼死了無數新創公司的不是嗎?如果國民都支持官員的爛政策,政府何必要改變、把選票送人呢?
      台灣的問題從來就不是市場過於自由,是根本不夠自由;只要繼續支持政府「調節」市場一日,我們就是惡質資方的共犯。

      「醫療崩壞是錯誤政策所造成的,和是不是市場機制沒有直接的關係」實際上,它就是。健保局、民代、醫療財閥聯手演這次爛戲,把納稅人的錢輕鬆入袋,犧牲的是納稅人的健康,和醫護人員的職業生命,我們認為政府可以照顧國民的健康、可以了解醫生的業務需求、可以無私地運用2000萬人的健保費用,於是我們放棄了監督政府的權力、放棄了自己決定的權力,最後,當然只能是喪失了自己和後代子孫生命健康與政府財務健全的權益。

      市場機制對於有效提升社會福利的商業模式,從來不吝於以「利潤」做為奬勵,您覺得獨裁政府能給予政治良心犯、人民革命軍的,是國宴款待還是榮譽公民證?印度窮人銀行的發起人去古巴時,您覺得迎接他的會是地方政府官員還是黑暗牢房?

      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4. (前文刪除重新編輯過)市場派之一芝加哥學派的諾貝爾獎得主貝克和波斯納大法官談市場機制和商業上的道德問題,就算是在這群堅定的自由市場擁護者也承認某些不道德的作為可能導致理想的市場運作失靈,更別提拿物理定律作為類比。

      http://www.becker-posner-blog.com/2013/03/business-ethicsposner.html

      http://www.becker-posner-blog.com/2013/03/business-competition-and-corruption-becker-the-traditional-case-for-competition-and-private-enterprise-does-not-assume-th.html

      刪除
    5. 市場機制本身確實沒有好壞、善惡、是非等等道德判斷,只是現實已經告訴我們,在人治的社會裡,市場機制無法使自己免於人為操弄,至今衍生出的諸多社會問題也等於證實了它的有限性,也就是說,這一套已經不足以應對當前的社會需求。所以我們最好開始訓練自己,跳出現有的思想框架,擺脫隨波逐流的價值觀,以守護真正重要的事為始點,重新思考其他的可能性,這樣才有可能往美好的方向前進。

      刪除
  2. 市場機制本身的確是種現象,現象本身不具有好壞優劣,此種現象背後卻是因人自我追尋利益的前提下所萌生解釋"市場機制現象"的"名詞",既然是人為所致,最後的影響和根本仍就可帶出關於道德的問題;如果說資本主義制度具有"自我調節的彈性和能力",這種角度是否太過於唯物觀點,進而忽略資本制度背後人為的本原?如果真為資本主義制度的"調節機制",那公平交易制度、非營利及社福組織以謀取劣勢者的權益的存在,是建立在資本主義角度?亦或是對衡資本主義所造成的弊端?

    若是廣義市場機制的"現象"為:人與人在於各自利益的追求上達成的暫時性唯物觀點上的平衡,則無論醫療制度或是其他交涉過程的決策角度,皆可將市場機制的模式應用各種等價層面。

    貧富級距拉大的現實,就是建立在資本主義機制與商業獲利的本位主義觀點,一昧的單方表面追求產品的"創新"以達獲利,這種純粹利益的面向卻實可推動整體經濟的成長,但相反的也正因為這種純粹利益導向的資本家"心態",才是真正扼殺資本主義潮流的社會中,位於M型曲線另一端劣勢者的殺手。

    市場機制本身的確是種現象,現象本身不具有好壞優劣,優劣的是在於機制本身是建立在大多數人為了獲利角度而忽略其他層面(舉例:追求利益的同時卻造成劣勢者的形勢更險)。

    回覆刪除
  3. 那这个世界应该就是没有上帝和神的这个说法啦!

    回覆刪除